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投资是什么? 啰嗦版: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里现金流指的是净现金流,未来指的是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是3年,也不是5年。 折现率实际上是相对于投资人的机会成本而言的。最低的机会成本就是无风险回报率,比如美国国债的利率。有些人把自己生意中有限的资金投到股市里实际上往往是不合算的,因为其自己的生意获利往往比股市里的平均回报高。当然,多余资金投入无可非议(听说国内某网络公司买了很多苹果的股票,这属于无可非议型的)。可我确实看到不少公司贷着款还要买股票,看不懂啊。 所谓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做对的事情) 所谓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只是个思维方式,千万不要去套公式,因为没人可以真的确定公式中的变量,所有假设可能都是不靠谱的。 个人观点:其实区分所谓是不是'价值投资'的最重要,也许是唯一的点就是在'投资者'是不是在买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事实上我的确见到很多人买股票时的理由很多时候都和未来现金流无关,但却和别的东西有关,比如市场怎么看,比如打新股一定赚钱,比如重组的概念,比如呵呵,电视里那些个分析员天天在讲的那些东西。我有时会面带微笑看看cnbc的节目,那些主持人经常说着满嘴的专业名词,但不知道为什么说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他们自己在说啥。 所有所谓有关投资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在讨论如何看懂现金流的问题。(如何把事情做对),比如生意模式、护城河、能力圈、等等。 在巴菲特这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意模式。以前虽然也知道生意模式重要,但往往是和其他很多重要的东西混在一起看的。当年老巴特别提醒我,应该首先看生意模式,这几年下来慢慢觉得确实应该如此。 护城河实际上我觉得是生意模式中的一部分,好的生意模式往往具有很宽的护城河。 好的生意模式往往是好的未来现金流的保障。 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往往比自己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 我觉得margin of safety 实际上应该指的是能力圈而不仅仅是价格。 在自己能力圈内的生意自己往往容易懂的多,对别人的不确定性往往对自己是很确定的。比如当年我投网易时,市场不看好的原因是很多人觉得游戏这个市场不是很大。而我自己由于在这个行业里时间很长,所以很确定这个市场非常大(但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事实上最后的结果比我看到的还要大)。 不要轻易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搞懂一个生意往往是需要很多年的,不要因为看到一两个概念就轻易跳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地方,不然早晚会栽的。比如有的朋友跳进印度市场,有的朋友跳进日本市场。 我总是假设市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聪明的,除非我发现市场确实错了。(这句话是针对'逆向操作'说的。逆向思维很重要,但逆向操作和随波逐流都是不可取的。最重要的是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 很多人说很难看懂未来现金流。其实绝大多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我也是看不懂的。看不懂的就不碰。一年两年或许更久的时间里总会有目标出现的。有些公司的生意模式很好,但股价有时候太贵,那就只能等了。好在这些年来一直如此,每隔些年就来个股灾,往往那时好公司也会跟着唏哩哗啦的。 对于大多数不太了解生意的人而言,千万不要以为股市是个可以赚快钱的地方。长期来讲,股市上亏钱的人总是多过赚钱的人的。想赌运气的人还不如去买彩票,起码自己知道中的机会小,不会下重注。 也有人说股场就是赌场。事实上,对把股场当赌场的人们而言,股场确实就是赌场,常赌必输! 用我这个办法投资一生可能会失去无数机会,但犯大错的机会也很少(但依然没办法避免犯错)。 我经常听见有人在讲哪只哪只股票赚了几倍的故事,可他们就是不说总的成绩,你懂的。 随便感谢一下自助餐先生。凡是觉得我写的这点东西有帮助的人都应该多看看他老人家的东西,我能讲的他都讲过好多次了。 想到哪写到哪,主要是为了能随时提醒自己。 有人问如何避免以为看懂实际又错了的问题,个人观点: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呆在能力圈内以及专注和用功可以大幅度减少犯错的机会。
条条道路都可能通罗马,这里是一条"未必"最好但肯定能到的。
啰嗦版
评论区 10 楼
1楼
小沈
2012-04-06 11:39
讲得很透彻,不过,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例如,信息的不真实、不透明增加了了解企业现金流真实情况和未来判断的难度,还有,就是即使你看对了现金流,但是,你买不到,因为,人家通过暗中的利益输送,将本应属于股东的现金流暗中溜走了,剩下我们傻傻的纳闷,看他很赚钱的啵,钱哪去了,怎么不见公司肥,反而要生要死的要股东不停输血,再投入,不然就威胁公司活不了了,呵呵,凡此种种,提出来跟段总和博友们交流,你说,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哈哈
段永平
2012-04-06 12:30
难道你认为我讲的都是非现实的东西?你要碰到这种情况就是你自找的。我经常碰到你这种情况,不管我说什么,他们都要说但是,but等等,就是不听我到底说了什么。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是很难进步的。
投资很简单
2012-04-06 12:55
段总:自助餐先生是谁
段永平
2012-04-06 13:13
老有人把Buffett叫成buffet(自助餐)。
2楼
2012-04-06 19:04
"margin of safety 实际上应该指的是能力圈而不仅仅是价格"这个说得好, 正如我在苹果到了600的时候心里就会打鼓,睡不着觉,觉得差不多了,但可能有些高手的能力圈比我强很多,看得更远,否则不会633还有人买进。所以说不同的人不同的价位买入或者卖出都是对的,因为不同的人的能力圈不同,所以安全边际就不同了。衡量自己是不是在margin of safety里面,有没有靠近能力圈的边界最简单的方法是能不能睡个好觉。这对我来说好像是唯一一个检验办法。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检验。另外,记得段总以前说过,这次没说到的是:投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这个也非常值得补充。结合芒格提到的反向思考方法,其实投资应该多想想怎么不亏,而不是老想着挣多少钱,我觉得能够长远地形成习惯地避免亏钱的话要比一味想着挣多少倍的人更有机会最终把雪球滚大。
2012-04-07 21:51
633买进的不见得是高手,市场先生是非理性的。
2012-04-09 16:15
股神沃伦.巴菲特曾经举过一个市场先生的例子。设想你在与一个叫市场先生的人进行股票交易,每天市场先生一定会提出一个他乐意购买你的股票或将他的股票卖给你的价格,市场先生的情绪很不稳定,因此,在有些日子市场先生很快活,只看到眼前美好的日子,这时市场先生就会报出很高的价格,其他日子,市场先生却相当懊丧只看到眼前的困难,报出的价格很低。另外市场先生还有一个可爱的特点,他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市场先生所说的话被人忽略了,他明天还会回来同时提出他的新报价。市场先生对我们有用的是他口袋中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场先生看起来不太正常你就可以忽视他或者利用他这个弱点。但是如果你完全被他控制后果就不堪设想。
2012-04-10 00:24
你违规了。
3楼
2012-04-06 22:25
段老师,您的BBK取名是否受了BRK的启发?其实您的BBK就是一个最好的有护城河的公司,可惜您没上市的计划,真希望有机会买您的公司,呵呵!
2012-04-06 22:51
步步高的拼音是BBG,读起来像BB机。我们起名字的时候还不知道巴菲特是谁。
2012-04-07 01:16
我们的生意模式不好,不是好的投资标的。
4楼
2012-04-08 15:43
段总,我相信你是有一定的能力圈的,老巴的能力圈更是非常广,也同意弄清未来现金流最需要正是能力圈。
但是我认为大部分价值投资者,根本不具备任何行业的能力圈,只适合毛估估。
我看到大部分做价值投资而受了重伤的博友正正是跌进能力圈的圈套当中,常常出现以为自己正在以四毛买一元,但其实是以一元买四毛的情况。很多人因此认为价值投资失效。
我们都知道价值投资肯定没有错,错的是他们对于企业真实价值的错误判断。偏偏越是相信自己拥有了该行业的能力圈,往往却越是受伤。能力圈的问题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我曾经也以为自己对于某些行业具备了能力圈,后来慢慢明白自己并不具备任何行业的能力圈。一点点不同的观点,希望别介意。
2012-04-09 00:59
也许你没看我写的是什么。我这里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认为大多数人其实不碰股票就是最好的投资,除非你认为自己确实有自己了解的好公司处在便宜的价钱。
2012-04-09 17:41
段总您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谢谢。
投资很简单:我认为能力圈应该指有非常高的确定性,如果段总确定创维的合理价值远远高于他的买入价格就行了,和股价市价无关。
如果对于股票合理价格判断只有六七成把握,我并不认为这是能力圈的例子,这个就是我所说的毛估估。因为你还是需要通过分散投资才能够规避风险。
2012-04-10 01:52
谢谢你相信我有一定的能力圈哈。老巴的能力圈只是和我不一样而已,无所谓大小,最重要的是不要在自己的能力圈以外使劲。
能力圈不是双刃剑,是单刃的,只是内外有别而已。
5楼
2012-04-08 16:17
虽然段总谦虚说自己不会写东西,但老农会牢记您的精品,本分,能力圈。
2012-04-10 01:45
不会写东西指的是文笔而不是内容。如果韩寒懂我懂的东西,那写出来一定很好看。
6楼
2012-04-10 11:00
我认为识别出好公司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找到低股价好公司才是难事。比如谁都知道茅台酒公司不错,就是股价太高了。买茅台发财的都是以前低格买入不抛售的人。
2012-04-10 11:07
对于价值1000的东西,20元是低,但200也一样是低。企业的价值如果能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加,那这就是老巴说的有的企业其实永远没有卖出的机会,同理,这样的企业什么时候买入都是对的。
2012-04-10 12:14
呵呵,买苹果和买可口可乐的道理就是如此简单。
7楼
2012-04-10 23:39
段总:看到您对自己公司的评论“不是好的商业模式,不是好的标的”。我还是很触动。步步高从1994年至今,快20年了。一直很健康,所在行业基本是第一,盈利也很好,消费者的美誉度也很高,您都认为不够好,我在想国内的企业只怕绝大多数只怕更差。包括格力,美的,安踏,联想等等应该也不是好的商业模式,不是好的投资标的吧。另外,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一定是效率最高的模式。希望能得到您的解答
2012-04-11 01:26
好坏是相对而言的。我们的生意模式和苹果比确实不是好的生意模式。但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还不错,所以生存能力应该还比较强。
顺便说下,步步高是1995年9月中成立的,还有3年到20年。
2012-04-11 08:10
记得段总打过比喻:生意模式就像马,管理层及企业文化就像骑师。
如果马是一般的,但由于骑师的出色,所以比赛结果还是会不错的。
对吗?
2012-04-11 12:13
我什么时候做过这个比喻?虽然这个比喻有点道理,但我好像没这么说过吧?
8楼
2012-04-11 09:07
还是关于生意模式,阿段说过生意模式就是产生静现金流的方式。另外,阿段也一直讲Apple的生意模式很好,比如说比Oppo的生意模式好很多。我迷惑的地方是看不出两者的生意模式有多大区别(应该是对两者不了解的愿意),以我的了解看来,两者生意模式没有太大区别,都是采购手机组件,组装,然后卖给客户。当然,苹果另外有自己的 封闭的系统 ,如采购体系,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但是,Oppo为什么不可以也逐步建立自己的采购体系,为什么不可以在安卓系统上改进客户体验,而苹果可以赚取更多?难道在安卓的系统上就不能做到苹果同样的等级的用户体验,从而也赚到同样的利润率水准?就算不能,好像也不是生意模式层面上的不同,感觉是企业长期积累的内功造成的不同。迷惑~~~~~~
2012-04-11 12:11
“静”现金怎么“流”?
9楼
2012-04-11 09:49
谢谢段总的好文。清晰,流畅,准确。期待看到如何看出企业的钟的文字。
2012-04-11 12:10
那个要靠自己悟。就像好的职业运动员不是靠看书看来的,道理老巴该讲的都讲了,如果你还在问,那就说明你没看或没看明白。
10楼
2012-04-11 10:51
“我经常听见有人在讲哪只哪只股票赚了几倍的故事,可他们就是不说总的成绩,你懂的。”
“IDG投精英教育,失败了。软银赛富投华育国际1000万,也失败了。德同资本投东方标准,崩盘了。启明和SIG投巨人学校2000万美元、凯雷投北科昊月5000万美元、凯鹏华盈投资汇众的游戏学院1000万美元,全打水漂了。这都是没上市的,上市的,软银赛富投环球雅思,要不是环雅卖掉,也出不来。鼎晖投学大,现在还出不来呢。只有老虎基金投新东方和学而思算成功,还都是陈晓红一个人投的。”
经常看到所谓的国内PE大佬在电视里接受这个节目那个节目的采访,大谈他们的投资成功案例和他们灿烂的个人人生(比如当年怎么苦)、高尚的个人品德(比如拯救流浪动物),要不是记者们客窜了一把皇帝的新装中天真的小孩,谁知道他们走麦城的时候?
晕,我发现我也成了那个小孩
2012-04-11 12:09
你此言差矣,vc能投成功的比例本来就小,但成功带来的回报一般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