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意好像是识时务的意思。 这里要说的和原来那句话其实未必有关系。 不爱吃亏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记得以前经常会有人提起“双赢”的说法,但有多少人真的想过到底什么才是“双赢”呢? 当人们提起“双赢”时,可能本能会想只要不吃亏就行。后来发现,要想不吃亏的话,往往需要赚点便宜才能做到---于是我们公司便有了“不要赚人便宜”的文化---个人认为只有在“不赚人便宜”的心态下,才有可能做到“双赢”---所以“不赚人便宜”就成了“本分”的内容之一。 ------------------------- 顺便讲个小故事: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大概1989年)刚刚开始卖游戏机时,我们主要是靠进SKD大散件来组装游戏机的。 有一次进了一个台商的一批货(好像是两千台),合同价里包含有2%的spare parts,就是对方按2000套的价钱共给了我们2040套散件的意思。 结果生产完了以后大概有50台坏机,所以结账时就少付了对方50台的钱。(当时好像确实没搞懂spare parts的意思。) 后来再也没和这个台商打过交道了。 这事让我内疚至今,看来赚人便宜的事情其实是不便宜的。
条条道路都可能通罗马,这里是一条"未必"最好但肯定能到的。
好汉不吃亏
评论区 12 楼
1楼
躲在树上的男爵
2013-02-19 16:56
段总,你好,感谢加我为博友。
在你的博客潜水5、6年了,今天终于浮出来冒个泡,在这里多啰嗦几句,说说几年来想说的话。(有点长哈)
我在读初一的时候,在我生活的县城的一个旧书店里,看到一本渴望已久的《孙子兵法》,于是花了5元零花钱,毫不迟疑且兴奋地买下了。等回了家,才发现书的右下角还有几个字,书的全名是《孙子兵法与炒股》。当时苦笑不得,但是还是压下失望,耐着心,看完了全书。对于神秘的股市,迈出了第一步,第一次朦胧知道了多与空,知道了指数,知道了开盘收盘……但是对于从新闻、小说、电视中得到仅有的股市的传奇故事的困惑,依然像是个亘古难解的谜题藏在心里。
到了高一的时候,我的一个亲戚——在我家乡那个巴掌大的小地方,因为做生意的精明,而非常出名——开始涉足了股市,还记得当年买过四川长虹。我看着他每天看盘,订阅了《中国证券报》(绝对是我巴掌大故乡的第一人),每天看炒股书籍……我想他这么聪明,应该很明白股市的究竟。于是,我追着他问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股市有涨有跌,为什么不涨了再卖,你的股票是谁买了,股票是从哪里来的……”等等,我那个聪明的亲戚总是摇摇头说,这个你还得多看书才行。
于是,自作聪明的我,拿起了他买的厚的像新华字典的股市秘籍。这就是我后来才知道,磨灭了无数人的青春、时间、理想的技术派路线……当我翻开第一页,诸如MACD(唯一记得的)等等之类的走势分析,让我如坠云里雾里,再也看不下去了。那个时候我告诉我自己,哦,估计我不是做这块的料。当然,我的亲戚有一句话我后来发现是对的——“炒股必须用闲钱”,有保证自己基本生活开支和周转的情况下用闲钱涉足股市。
躲在树上的男爵
2013-02-20 16:09
一晃几年,中国股市坐着过山车,但是我却不知道,我那亲戚后来也没有再炒股了。
上了大学后,为了再探究竟,我选修了经济学院的《证券投资》,最后居然还考过了,考了61分。不过,看着在讲堂上唾沫横飞,舌灿莲花的老师一个学期后(讲其他的他们就失业了),我还是没有搞明白股市的神奇,脑子里还是问号,全部是为什么?
时间继续前行, 7月的夏天,大学毕业了。
我成为我所在大学里第一个签约找到工作的,签约的公司是广东步步高视听电子有限公司。当时手拿着刚取出来崭新的《就业协议书》,就业中心的老师对我说“你能第一个签约,说明你行,但是你一个学文科的,跑到广东电子企业做啥?你要想好了”我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签了约。我想,那个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我想,我这个决定还算不赖。
一个炎热的7月,坐着T26,心怀激动和忐忑,一路南下到了广东,到了步步高,开始了另一段普通的生活和故事。
热的让人窒息的7月13日早晨,我进了公司,脸上还些许有些骄傲的神情,很快没了踪影。新招大学生每人发了蓝色的工衣,被安排到了流水线上,每天开始了重复单调的活:打螺钉、过高压、贴片、点红胶、装箱、IQC……流水线上30多个工位干了遍。对工厂、对生产、对流水线、对品质的概念有了最为深刻的体验,它们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词语。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我每次挽家里电器的电源线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实习时工程部负责人对我们说的话,你们要按照
躲在树上的男爵
2013-02-21 15:25
SOP把DVD后这个电源线在**秒内绕好,这样运输过程中,电源头就不会划伤产品。以后别人看到你们绕线,就会竖起大拇指说“步步高的大学生就是牛,绕线都这么专业“。
一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工作,彻底磨灭掉了内心的浮躁,开始真正沉下心来。三个月的实习期也掰着指头数过去了。那时明白,为什么希腊神话中诸神惩罚西西弗斯,就让他重复着滚个圆石上山,一日复一日。但是后来却发现他的好处了,因为这是磨练年轻人浮躁的心性的最好办法。在一事一物的重复与简单中浸润、体会、精进,就像一辈子在同一块土地上重复耕作的农民。
听说现在的步步高OPPO大学生入职,实习期变成六个月了。想必中途有更多的人退出,想必有更多的人痛苦, 想必也有更多的人体会到后来的快乐。不过流水线的实习比起某个代理商的新招大学生,入职后到仓库扛货三个月又轻松了很多。(扛的不是手机,是家庭影院和DVD)
让心沉静下来的是重复的动作,但大脑却开始运转了。入职的大学生都会接受企业文化培训,开始了解本分、诚信、团队、品质……同时,公司成立10周年庆典上,有幸聆听到段总阐释本分。应该说这几个词语随着时间的流逝,理解的越来越深刻了。不过我想很多人是被动的接受这个文化,但我却是本能的拥抱这些文化,因为我觉得我骨子里就认同这些文化。就像稻盛和夫在《活法》里写的,用父母从小教育的做人原则来经营企业,我想步步高的文化其实也是这样,诚信和本分都不过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本分的涵义可能更广泛),这些原则也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是非观、价值观。
段永平
2013-02-22 11:53
有悟性!
2楼
2013-02-21 11:28
好汉不能占便宜。
2013-02-21 13:23
不能占便宜的说法经典哈,能说出这话来不容易!
3楼
2013-02-21 14:15
段总好,您说做价值投资逆向思维与随波逐流都是不可取的,唯有理性独立思考。那像投资标普500这样的指着基金可以逆向投资吗?谢谢
2013-02-22 01:08
逆向指的是和别人反向做,投资和别人无关。你可以买你认为便宜的东西,但很难买你认为别人以后会怎么看的公司。股市大部分时候是很聪明的,公司股价的涨跌往往都有其道理,但股市偶尔(其实也很经常)会错。逆向顾名思义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那样会很危险的。
4楼
2013-02-21 22:07
您好,段总,假如以5倍的市盈率买下一家非上市公司,5年后每股收益和总股本都没变,也没分红,就是净资产多了,持有这样的公司有意义吗?假如是上市公司,股价会涨吗?
2013-02-22 00:55
这个问题不想通投资是会很痛苦的。如果不分红就没意义的公司你就不能投,因为其实因为某种理由你根本就不信任这家公司,和他是不是上市公司其实也没关系。
2013-02-22 09:06
个人认为如果能像伯克希尔那样的公司,不分红继续做更有价值的投资,这样的公司才值得长期持有…
2013-02-22 10:21
Brk的每股收益一直都在增加。
2013-02-22 13:58
公司上市不上市,不重要,重要的事,他财务数据是否真实,以及净资产回报率多少?
2013-02-22 13:59
市盈率通常有迷惑性,市盈率不见得是越低越好,有的时候20 30 40倍市盈率也会是非常好的价格,完全取决于公司本身
2013-02-22 14:04
违规了。
2013-02-23 10:34
真佩服段总每只股票的明智之选,能和您一起分享价值投资的快乐,我真是三生有幸啊!
通过两年多每天几乎24小时的学习【白天看段总推荐的书,晚上有时连做梦都是投资呵呵】
收获实在太多,没事就偷着乐呵呵,感觉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做对的事!但要把事情做对还需要大智慧和真功夫!在此忠心感谢段总真诚无私的奉献…
2013-02-23 15:50
24小时?以后不混了么?
5楼
2013-02-22 16:56
大道能说说当初投资万科时的想法吗?主要指万科的生意模式大道是怎么看的?
2013-02-23 15:52
好像以前说过哈,现在忘了。
2013-02-23 20:11
"有心的人自然会回头看,无心的人我讲了也没用。我这里只能帮到很有心的人"
很喜欢段师这句话,个人觉得是这个博客的key。开始不知道,过了一年突然明白了原来自己竟是无心之人,回过头细看的感觉就不同了。
想起这句老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3-02-24 02:22
这里“功夫”就是时间的意思。
2013-02-24 13:03
还没感谢过大道加我为博友,我年纪较轻,学习投资时间也较短,所以问题偏多,可能会有点烦,请大道原谅。再问一个问题大道在iPhone上用什么app上网易博客?我找不到好用的app上。
2013-02-24 13:56
我就上网易的网页,没用apps。
6楼
2013-02-23 10:32
有个问题想了很久也没搞清楚,只好请教段总,像茅台对经销商限制最低和最高零售价这种行为对企业会有什么好处呢?一般会产生什么影响?
2013-02-23 12:55
假设你想做个百年老店,你也许能想明白。
7楼
2013-02-23 16:50
我小的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确实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是怕孩子吃亏的。但她老人家同时也告诫,就是不要占别人的便宜,这可能就是本分的意思吧。至于吃亏是福,个人理解一般是事情发生了用来宽慰自己而已,也许是期盼,也许是无奈。
有个问题再次问一下:您曾经说过“那些最好的买卖,刚开始从数据上看,几乎都会告诉你不要买。”一直不懂,是不是说数据很难看,而生意模式却很好,理解不了。能否解释一下?
回复
2013-02-23 16:58
你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我曾经说过这话?
2013-02-23 22:22
我的印象这话是巴菲特说过的,我的理解是说投资中,那些数字以外的东西更重要些。
2013-02-24 02:21
是的,只看数据往往容易只看短期。
8楼
2013-02-23 17:01
最喜欢段总谈企业文化的段落,理解后运用到自己的生意里真是奇妙无穷,记得在段总以前的文章里谈到不扣押供货商的钱,还把自己电话公布给供货商,有拖欠就直接打电话,在目前中国,这样的事情简直凤毛麟角,都在尽力用供货商的钱做着自己的生意。表面看,段总这样做事吃亏的,吃的亏还不小,试想,那以亿计算的材料款多压一天光利息钱就不是小数字,但实际是占便宜的。
理解这句话的实战意义还要从段总提出的企业文化中的本分二字展开,我自己深有体会,在跟段总学企业文化以后,我把工程提点从百分之二十降到了十八个点又降到十五个点,每一笔钱都会多给个二三百,每年多给出去好歹也要几万,看似吃亏了,但是通过这点,企业的凝聚力非常好,工人会自动维护这个团队,他们在任何人面前都会极力说我的好,业主通过工人的态度对我也会高看一眼,有亲戚朋友再做装修时候自然会很顺畅的推荐,而且,不管外边用什么办法拉拢他们,从没人被挖走过,工人干的时间长,经验就特别丰富,一处活该怎么干好根本用不到我废话。看似吃亏的事情,实际是占很大便宜了。
企业文化中本分二字还有更不同的意义。在中国这样浮躁欺骗到处存在的社会里,本分就稀有,稀有就会被关注,营销就不会吃力,记得以前在给其他公司做业务员的时候,老板和员工做营销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效果相当不理想,我运用段总的企业文化中本分二字贯穿到营销里时候,业务就像顺水顺风的船,少许推动就会流畅的往前走。
在这说这些不是为表现我自己,在这陌生的地方表现自己也无用,只是用我本身的事例提醒大家关注段总提出的企业文化部分,这才是真宝贝。
本分二字,必须从骨子里发出来才有用
2013-02-24 02:26
你只要能坚持“本分”,很多年后你会很厉害的。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其中“有借有还”就是“本分”,“再借不难”其实是“功利”。当你不再想着“再借不难”时你就真的“本分”了。
2013-02-24 23:38
这真是“本分”的最好解释。突然想到不懂不买也是一种本分,明知不懂还因为其它原因(诱惑)而买就是不本分。
2013-02-25 02:48
是的,围棋里的本手可能也是这个意思。
9楼
2013-02-24 10:07
段总:我认为“茅台拓展多个子品牌和建五星酒店”不妥。请问我的思路不对?
2013-02-24 11:23
建酒店显得有点愚蠢,希望不会继续。多个品牌看起来也不太明智,但不了解具体情况。
2013-02-24 12:12
建酒店是集团公司的事情,跟股份制公司(上市公司)无关。至于多个子品牌,也有很多是集团公司的。不过:低端的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宾酒(售价在100元左右)的这两个子品牌貌似销量不佳
2013-02-24 12:27
哦,是集团的,那会有点不同。不过集团搞多个子品牌也不是很明智。
我觉得茅台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打假和防假。茅台实际上是很有条件基本杜绝假货的,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假货。现在IT技术这么发达,茅台飞天绝对有条件可以让每一瓶真酒都有自己的身份证的。
2013-02-24 16:39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避免多元化,另外,可口可乐不也有多个子品牌么?
2013-02-24 17:11
贵州茅台官方微博上说:
“为了更好地为消费者负责,我公司加大投入,采用RFID技术建立起茅台酒溯源体系,目前已完成芯片、终端选型以及运行环境搭建工作。其中采用的RFID芯片技术伴随NFC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不断普及,消费者能够随时轻松地通过店面终端、手机识别等方式验证单瓶茅台酒真伪。”
“目前,公司RFID溯源体系建设项目已进入收官阶段,在茅台成品酒出入库、包装、市场终端机以及个人手机终端已成功运用RFID射频技术,并已在北京、贵州开始推广,预计于今年三月开始在全国推广。因此,伴随该项目的完成公司必能更好的进行市场管理、物流管理,消费者也能凭借该技术放心享用茅台酒。”
2013-02-25 03:04
加大投入的说法很有趣。不过这个做好了的话,几年后假茅台会更便宜的。
2013-02-25 08:10
很少有公司能够做好“多元化”的,尤其是那些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的公司。子品牌是不同的概念,一般是在其能力圈内。茅台出53度飞天以外的白酒或许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还是在白酒的行业里,但如果做别的酒,比如葡萄酒或啤酒就有点怪了。
10楼
2013-02-24 11:33
可乐进入过养殖业,好企业不能免俗。如把企业看作生命体,可以理解短暂迷失,人之常情。好企业的内在价值体现在商业模式及其商品和服务的独特性上,可以穿越波动。个人认为,茅台真正的迷失,不是多元化(以前也搞过啤酒和红酒),而是过去5年对经销体系的失控,就像前年底茅台03所说,太多短期追逐暴利的非专业经销商进入经销体系,短期看是推波助澜,实际上却造成了现在的困难(对价格体系短期的失控,虽然不会影响长期价格体系,更不会影响茅台酒的内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那时的茅台自己似乎也没有做到“不要赚人便宜”。这个时段,茅台也许不是未来十年最好的投资,但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价值投资实践。
伊壁鸠鲁认为事物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彻底消失
热力学第二定律否定了永动机的存在
梦露说if you don't love my worst, you don't deserve my best
2013-02-24 12:11
从来就很难有什么最好的投资,只有自己懂的投资。
11楼
2013-02-26 17:26
http://video.sina.com.cn/p/finance/20130223/024962079877.html 这段视频是最近冯仑用一个故事讲企业家要守“妇道”,跟段总说的本分我觉得有点像,但没讲到点子上。 至于大家觉得后来张维迎说“守妇道没错,但老公不回家怎么办”是涮主持人王石,那就是仁者见仁了
2013-02-27 04:41
冯仑同学的观点好像总是经常和男女有点关系,有趣。
12楼
2013-03-01 11:30
学长您好,还是想向您请教一下仓位的问题。像现在的苹果,440多了,您还有没有留钱继续投呢?到多少的时候您会毅然all-in呢?还是说永远留出几成的钱等待比股灾还股灾的情况出现?
我联想到德州扑克,有时候手里拿两个A别人又all-in,如果你带着轻蔑和坏笑跟他all-in,常常输光,但是不all-in又觉得好亏。
2013-03-01 13:32
记得在桌面9个人的情况下,两个A就all in的赢面好像只有40%左右。
投资里最难的就是没有具有“充分条件”的投资,只能从概率的角度考虑。越了解的公司,决策的把握越大,但从来没有100%的赢面。所以仓位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决定。
我个人一般对有负债的公司不太愿意重仓,另外就是无论多有把握也绝对不要用margin。
我个人很喜欢苹果,觉得这是我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公司了,这个价位我放到90-95%也是愿意的。当然也许和我前面买的价钱比较便宜也有点关系,但这个只是心理影响而已。理性讲,4000亿的苹果其实只有2700亿(扣掉现金)左右的市值,大概5-6年就赚回来了。只要苹果能把现金回馈这块再处理的好一点(我非常信任库克会这么做)。投资苹果对我来讲是个能睡得安稳的投资。如果我错了怎么办?呵呵,那大概就是该轮到我也亏点钱了?看个3-5年吧,我觉得我的赢面在90%以上,而且就算亏也不会亏光的,而且省了几年到处找股票的时间,多好?!
不过,如果不了解苹果的人最好还是不要碰苹果,我一直就不太赞成小额投资者投苹果,尤其是那些希望今天买明天就涨很多的人们,会睡不好的。
2013-03-02 00:36
请问段总:苹果目前这个价位您会考虑卖put吗?
2013-03-02 00:45
如果真相信苹果会很好,这个价位就别卖put了吧?如果不相信苹果会好,那就更不应该卖put了。
2013-03-02 10:07
请问段总,为什么不赞成小额投资者投苹果,价值投资不分投资金额的大小呀?谢谢?
2013-03-02 12:16
首先,这种大公司会出来的消息比较多,小额投资者多数对投资的概念还没有建立,很容易被震几下就出局了;另外,像苹果这种公司在目前的状况下很难有10倍或更多的回报。我觉得小额投资者也许应该关心自己明白但没有那么多人关注的公司,如果能找到这种公司的话,应该比苹果这类公司的回报好。有时候有些小公司确实很便宜,比如前段时间美股里的一些地产公司,但没有成交量,不适合大额投资者投。
2013-03-02 22:22
段大哥,我也来简单说说投资苹果的原因(不知道怎么定义所投金额的大小,对于自己是很多的,对别人可能是小额):我是2005年开始使用支付宝,当年消费2千多,到2012年消费2万多,同时通过支付宝还信用卡(数额也不小);期间还用业余时间做过两年的小卖家。有了这段经历我很容易懂苹果的iTunes和App store(买过几件小东西,到目前花了300多元),淘宝和苹果的生意其实都是建立在尊重和保护参与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这正是我能放心拥有苹果相当长时间的原因,不放心可真是没法睡觉了,有12个小时的时差呀:))。记得以前看过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中的统计资料,标普500从1957年--2003年,年复合收益在15%以上的公司只有10家,而最高的一家是19.75%。所以苹果有15%复合收益我就很开心了。
2013-03-03 05:10
对理解的人来说,金额大小没有关系。
2013-03-04 09:36
真感觉要知道事情什么时候发生比要知道什么事情会发生难太多太多了,而且特容易倒在这种地方。
2013-03-04 09:51
不用margin,不买option,想倒都难吧?
2013-03-22 09:27
谢谢段总的指点,请问gy主业是房地产还是军工,这类企业生意模式比较难理解?
2013-03-22 09:47
主页是航天燃料?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大一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