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道路都可能通罗马,这里是一条"未必"最好但肯定能到的。

新年快乐,马年吉祥!


这是《乔布斯传》最后一章“遗产:无比辉煌的创新天堂”中的一段自述,我反复读了很多遍,字里行间跃然纸上的是一个虽有阴暗面却始终闪亮的灵魂。
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曾经总结过伟大企业的其中一项特质是“利润之上的追求”,乔布斯和他的苹果给予了这项特质以最完美的诠释。

原文:

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斯卡利本末倒置,把赚钱当成了目标。这种差别很微妙,但它却会影响每一件事:你聘用谁,提拔谁,会议上讨论什么事情。

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宝丽来的埃德温· 兰德曾谈过人文与科学的交集。我喜欢那个交集。那里有种魔力。有很多人在创新,但创新并不是我事业最主要的与众不同之处。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是因为在我们的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我认为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工程师是相似的,他们都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事实上最早做Mac的最优秀的人里,有些人同时也是诗人和音乐家。在20 世纪70 年代,计算机成为人们表现创造力的一种方式。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像列奥纳多· 达· 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同时也是精通科学的人。米开朗基罗懂很多关于采石的知识,他不是只知道如何雕塑。

人们付钱让我们为他们整合东西,因为他们不能7天24小时地去想这些。如果你对生产伟大的产品有极大的激情,它会推着你去追求一体化,去把你的硬件、软件以及内容管理都整合在一起。你想开辟新的领域,就必须自己来做。如果你想让产品对其他硬件或软件开放,你就只能放弃一些愿景。

过去,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公司成为了硅谷的典范。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惠普。后来,在半导体时代,是仙童和英特尔。我觉得,有一段时间是苹果,后来没落了。而今天,我认为是苹果和谷歌——苹果更多一些。我想苹果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它曾有过起起伏伏,但如今仍然走在时代的前沿。

要指出微软的不足很容易。他们显然已经丧失了统治地位,已经变得基本上无关紧要。但是我欣赏他们所做的,也了解那有多么困难。他们很擅长商业方面的事务。他们在产品方面从未有过应有的野心。比尔喜欢把自己说成是做产品的人,但他真的不是。他是个商人。赢得业务比做出伟大的产品更重要。他最后成了最富有的人,如果这就是他的目标,那么他实现了。但那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而且我怀疑,那最终是否是他的目标。我欣赏他,欣赏他创建的公司,很出色,我也喜欢跟他合作。他很聪明,实际上也很有幽默感。但是微软的基因里从来都没有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即使在看到Mac以后,他们都模仿不好。他们完全没搞懂它是怎么回事儿。

像IBM或微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会衰落,我有我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公司干得很好,它们进行创新,成为或接近成为某个领域的垄断者,然后产品的质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些公司开始重视优秀的销售人员,因为是他们在推动销售、改写了收入数字,而不是产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因此销售人员最后成为公司的经营者。IBM的约翰·埃克斯是聪明、善辩、非常棒的销售人员,但是对产品一无所知。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施乐。做销售的人经营公司,做产品的人就不再那么重要,其中很多人就失去了创造的激情。斯卡利加入后,苹果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是我的失误;鲍尔默接管微软后也是这样。苹果很幸运,能够东山再起,但我认为只要鲍尔默还在掌舵,微软就不会有什么起色。

我讨厌一种人,他们把自己称为“企业家”,实际上真正想做的却是创建一家企业,然后把它卖掉或上市,他们就可以变现,一走了之。他们不愿意费力气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而这正是商业领域里最艰难的工作。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真正有所贡献,为前人留下的遗产添砖加瓦。你要打造一家再过一两代人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那就是沃尔特· 迪士尼,还有休利特和帕卡德,还有创建英特尔的人所做的。他们创造了传世的公司,而不仅仅是赚了钱。这正是我对苹果的期望。

我不认为我对别人很苛刻,但如果谁把什么事搞砸了,我会当面跟他说。诚实是我的责任。我知道我在说什么,而且事实证明通常我是对的。那是我试图创建的文化。我们相互间诚实到残酷的地步,任何人都可以跟我说,他们认为我就是一堆狗屎,我也可以这样说他们。我们有过一些激烈的争吵,互相吼叫,那可以说是我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在别人面前说“罗恩,那个商店看起来像坨屎”的时候没什么不良感觉。或者我会说“天啊,我们真他妈把这个工艺搞砸了”,就当着负责人的面。这就是我们的规矩:你就得超级诚实。也许有更好的方式,像个绅士俱乐部一样,大家都戴着领带,说着上等人的敬语,满嘴华丽委婉的词汇,但是我对此不太在行,因为我是来自加利福尼亚的中产阶级。

我有时候对别人很严厉,可能没有必要那么严厉。我还记得里德6岁时,他回到家,而我那天刚解雇了一个人,我当时就在想,一个人要怎样告诉他的家人和幼子他失业了。很不好受。但是必须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我认为确保团队的优秀始终是我的责任,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没有人会去做。

你必须不断地去推动创新。迪伦本来可以一直唱抗议歌曲,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他没有那么做。他必须向前走,1965年在民谣中融入电子音乐元素时,他疏远了很多人。1966 年的欧洲巡演是他的巅峰。他会先上台演奏原声吉他,观众非常喜欢。然后他会带出The Band 乐队,他们都演奏电子乐器,观众有时候就会喝倒彩。有一次他正要唱《像一块滚石》,观众中有人高喊“叛徒!”迪伦说:“搞他妈个震耳欲聋!”他们真那样做了。披头士乐队也一样。他们一直演变、前行、改进他们的艺术。那就是我一直试图做的事情——不断前进。否则,就如迪伦所说,如果你不忙着求生,你就在忙着求死。

我的动力是什么?我觉得,大多数创造者都想为我们能够得益于前人取得的成就而表达感激。我并没有发明我用的语言或数学。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都没做过。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的其他成员,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添上一笔。我们只能用这种大多数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达——因为我们不会写鲍勃· 迪伦的歌或汤姆· 斯托帕德(Tom Stoppard)的戏剧。我们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去表达我们深层的感受,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历史长河加上一点儿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

评论区 9 楼

1楼 maxfocus 2014-02-01 19:44
段总,如何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有什么好方法吗?
段永平 @maxfocus 2014-02-02 00:50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点利润之上的追求。
2楼 段永平 2014-02-02 00:52
决定今年不加博友了,实在是找不到简单的筛选办法。
3楼 lamprey 2014-02-02 11:22
段总,新年好!这段话的意思可不可以理解成,再好的公司如果没有优秀的管理人,迟早会衰落的,就像苹果。可是优秀的管理人员迟早会离开公司,那这个公司是不是就不值得投资了?您是否也有过因为管理人员变更,而抛售之前买的股票?
段永平 @lamprey 2014-02-02 13:59
苹果衰落了吗?苹果其实从没有像现在这么强大过!这段话的意思是,没有强大的文化,就不会有伟大的公司。乔布斯就是想建立强大的企业文化并且确实做到了!只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断吸引到好的人才并留住他们。不能理解这点的人们大概就只能炒一辈子股票了。
4楼 arthor 2014-02-02 12:04
今年第一次喝到茅台对酒有了一点新认识,打开盖子和别的酒香味不同,是“酱”香,不俗的那种。入口竟然是甘甜,我特意去查“甘 ”是什么意思。感觉很纯厚入喉热气升腾但不烧,口齿留香,过后也不臭。整个过程很纯,特意喝了别的酒对比。老爸不觉比平常喝多了一倍哈。我想度数高的要保持口感应该更加不容易。其实之前我是一直排斥白酒的,因为碰到要喝的时候都是拼酒的时候,也吃过亏。喝一点感觉很好!
段永平 @arthor 2014-02-02 14:04
如果你真的能从10年的角度看茅台,你的感觉会很不一样的。
5楼 何荣 2014-02-02 20:50
段哥:有中说法:‘在不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或者,在不适合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都是不对的。’加入了时间和空间。是不是还属于在做对的事情情况下,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范畴。谢谢!在某些时代,做某些事情顺势而为很容易成功。在某些时代,要做某些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天时、地理、人和。
段永平 @何荣 2014-02-02 23:42
把事情做对当然是包括时间空间的。
6楼 稳如泰山 2014-02-04 00:19
段总: 以您对苹果的了解程度,您会每天会跟踪各种苹果的新闻吗?我在想离一只股票太近了,不但很花时间,而且容易忽略最重要的。反之,智能手机这个行业变化较快,不经常看好像也不行。有点纠结。望指教!
段永平 @稳如泰山 2014-02-05 01:42
你觉得跟踪每天的新闻会对你有帮助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你投资了一家企业后还会为每天的新闻改变你对企业的看法,那大概就说明你对这家企业其实不了解。当然,traders是需要根据每天的新闻去做事情的,基本上,那样做应该会很累而且不太赚钱。 另外,关心和跟踪是有点不太一样的。关心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稳如泰山 @段永平 2014-02-07 14:38
谢谢您的指点。关心的确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比如我定期关心Berkshire的新闻和公告,看完后心情都很好。当然是在读了巴老35年的股东信和参加股东大会以后,对他老人家的人品和能力有了深刻了解。您说的很对,我对苹果了解还不够。虽然我是苹果的忠实老用户,但是我对Tim Cook领导下团队的创新能力还拿不准。所以,我的心态是跟踪苹果,而不是关心苹果。顺便提一下,Tim Cook告诉华尔街日报,苹果在过去两周已回购140亿美元股票。够有魄力!就等今年的新类产品了,到时我肯定会买一个。
段永平 @稳如泰山 2014-02-08 04:40
140亿大概就是苹果这个季度的净现金流。一直说股票其实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7楼 呼啸 2014-02-04 15:11
段哥,问个问题,小朋友从几岁开始立规矩?立规矩有什么原则吗?家里有个6个月丫头。
段永平 @呼啸 2014-02-05 00:54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8楼 宋大开 2014-02-05 01:54
祝段总春节愉快,吉祥!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我没有任何指望了。踏踏实实过日子了。
段永平 @宋大开 2014-02-05 08:23
那个指的是习惯或性格。后天的努力永远是有用的。
9楼 大刀王五 2014-02-06 02:00
请教阿段, 在您评估苹果的时候,有没有担心过这种可能性:有一天会有新的完全颠覆性的技术出现, 取代现有的东西?
段永平 @大刀王五 2014-02-06 02:19
没有天上掉下来的技术。如果真的有重大的技术变革,我相信我是能够看得见的,而且我认为这种变化会大概率的来自于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