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道路都可能通罗马,这里是一条"未必"最好但肯定能到的。

引用 巴菲特: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非常量化更适合小规模投资


巴菲特曾说过,他的投资理念85%来自格雷厄姆,15%来自费雪。巴菲特被问及现在是否如此,他表示: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非常量化,教你如何寻找廉价股票,依然适用于当前市场,但是它更适合小规模投资。随着巴菲特掌管资金的增加,他越来越多地采用费雪的投资理念:寻找优质企业,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廉价企业。比如投资伯灵顿北圣达菲铁路(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Railroad)。

评论区 16 楼

1楼 大象无形 2015-01-18 12:07
请教段总,假如巴菲特一开始(小资金时)就买入优秀的企业而不是捡了不少烟蒂,现在会更富有还是可能不如现在?段总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您的看法
段永平 @大象无形 2015-01-18 15:03
啥都有个过程,老巴也是慢慢进步的。
急躁的圆周率 @段永平 2015-01-18 21:01
不是太理解小资金为何更适合格雷厄姆的投资方式,自己觉得无论资金太小,寻找优秀的企业是第一位的,其中的逻辑就是成长股是时间的好朋友,退一步说,即使买贵了,将来总会回来的,而平庸的企业却不是时间的好朋友。望段大哥能解惑
“懂” @科科 2015-01-18 21:18
这个问题有点像是在纠结买肉鸡还是买蛋鸡。再说,买东西是要付钱的吧?
段永平 @急躁的圆周率 2015-01-19 02:17
我理解的大概意思是,小资金的人对企业的理解一般也容易弱些,不容易看懂伟大、优秀、以及普通企业的区别,所以多数人都是容易从烟蒂开始的。只有很少的人最后会真正悟到投资的道理,并同时具备看懂伟大企业的能力。
不繁 @段永平 2015-01-19 10:59
伟大的公司应该是具有“消费者导向”的文化并且能做出“伟大产品”的公司,比如苹果公司。优秀公司有哪些特征?
段永平 @不繁 2015-01-20 01:50
有本书叫《Good To Great》,翻译好像叫《从优秀到卓越》,同一个作者还有一本书:《Built To Last》--基业长青
基本面 @段永平 2015-01-20 22:05
《基业长青》第五章:胆大包天的目标 这一章实在不理解,文章列举波音二战后集全公司之力做民用大飞机的例子来说明胆大包天目标。 说胆大包天的目标,是刺激进步的强大机能。 这种目标是公司要在转型才制订吗?或者说基业长青的企业洞察力更强,能够感知到必须转型。 文中胆大包天的目标,和大跃进,一意孤行有何不同? 和“可控范围内的犯错”比,要怎么理解?
段永平 @基本面 2015-01-21 13:47
没看过这一章,大概指的是mission?
“懂” @段永平 2015-01-21 22:03
很惊讶!您这么推荐《基业长青》这本书,竟然没有看过这一章。您说过您看书时主要是翻阅,但听您这么一说,还是很好奇。能分享下您看书或学习知识时的方法么?
段永平 @“懂” 2015-01-22 07:56
我同意这本书的观点,所以不需要看。
2楼 从牛到爱 2015-01-20 09:54
请问老段:高成长高市盈率的公司,好像就没有便宜过的时候,追还是不追?你是怎么样做的?
段永平 @从牛到爱 2015-01-21 13:50
看得懂的公司就没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想明白五年十年后这个公司是什么,别想市场会怎么看。
e_fisher @段永平 2015-01-21 15:34
段总,“看懂”是指认同公司的MISSION,VISION,护城河...等前提下,觉得有7,8成把握就可以动手吗?
段永平 @e_fisher 2015-01-22 01:02
投资没有充分条件。你的七八成把握指的是什么很重要。如果你指的是你对10年后公司的理解,那把握度就是你的安全边际。
3楼 急躁的圆周率 2015-01-21 08:41
有个疑惑了好久的问题请教段大哥。就是二八定律让我们重视起决定作用的20%,而木桶理论中说要注意弥补自己的短板。在个人发展或者投资上,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好,不太管自己的短板还是要重点弥补自己欠缺的短板上?
段永平 @急躁的圆周率 2015-01-21 13:46
投资里没搞明白的东西往往是带来麻烦的东西。
4楼 李历 2015-01-22 11:37
淘宝开始做“天猫超市”了,各类生鲜食品是亮点,过节期间正好试试,要能做到宣传那么厉害,得省我多少时间啊!!看到飞天53度799元一瓶,昨天中午下单,今天中午送到,生产日期已经是2014年12月12号的。在天猫自营超市买,放心多了。(茅台的NFC验证真心难用,不仅ios设备不行,Andriod也只有支持NFC技术的才能用)
manka @李历 2015-01-22 23:06
NFC技术在推广使用前通过各种系统进行定性定量的测试,体验;修正,改良,升级,革新并达到让消费者能够方便快捷的使用.然后再推广就比较好。
manka @李历 2015-01-28 00:08
技术这方面可以通过向其它软件公司发掘,引进,参照或直接招软件人才来开发完成.我觉得不难,致于成本嘛设置一个坐标范围内的:比如100万开发费用。前期先找腾讯等这些公司了解先,看如何做然后再作决定.
段永平 @manka 2015-01-28 08:53
茅台如果能够做到让消费者放心地买到绝对的真酒,投个十个八个亿都是极为合算的。
5楼 A lifetime thing 2015-01-25 15:16
昨天到证券公司去补了一下期权课,主要还是看了段总用过卖出认沽期权(应该就是美国short put)才有兴趣,觉得买入期权的的人好像都是在对市场进行预测和投机(我们买了股票是不怕跌的,更不怕涨),白白损失权利金。而对卖出期权的人,好像更有利一些,尤其在市场高估和低谷可以用一用,如有理解错误也请段总指正。
段永平 @A lifetime thing 2015-01-26 14:15
我现在除了娱乐一下外,已经不卖option了。原因是:喜欢的公司卖option可能会丧失机会,不喜欢的公司本来就不该碰。
A lifetime thing @段永平 2015-01-27 11:24
看来衍生品真的是把简单的东西弄复杂了,倒是把券商忙的不亦乐乎。
段永平 @A lifetime thing 2015-01-27 13:43
券商像赌场,不怕忙怕不忙。
6楼 平常心V 2015-01-26 14:31
袁仁国坚信「茅台酒目前在国内市场没有挑战者」,在他看来,中国人消费白酒的传统风俗习惯,并未因洋酒大举来华而有所改变;相反,白酒仍然是中国人偏爱的消费品。尽管中国白酒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已经持续多年,茅台在市场上的销量也时有起落,一方面受产能局限,另一方面,袁仁国认为,是他们始终恪守一个民族酿酒品牌的底线,「崇本守道,坚守工艺,储足陈酿,不卖新酒」。 据介绍,茅台的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储存、勾兑、检验及包装六个环节。袁仁国表示,整个生产周期为一年,「端午踩曲,重阳投料,酿造期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分型储存,勾兑窖藏,五年后包装出厂」。换言之,茅台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至少需要5年。 他透露,几年前茅台供应很紧张,市场出现短缺,价格被炒高,一瓶普通茅台酒市场零售价被炒到2000至3000元,当时库存有十多万吨,但为了确保质量,坚决「不到时间、决不出厂」。 http://www.ccwin.cn/article-33375-1.html
段永平 @平常心V 2015-01-28 08:58
茅台应该学学法国红酒的做法,让每一瓶酒都成为年份酒--每一瓶酒上都写明出厂年份。以后大家喝53度茅台前会说今天喝的是哪年哪年的茅台,而不仅仅是茅台哈。现在的年份在酒瓶上实在是不起眼。
abzy666 @段永平 2015-01-28 13:01
赞同。请教段总:葡萄酒真的有什么软化血管,保护心脏等有益元素。
段永平 @abzy666 2015-01-28 15:00
似乎没有绝对的证据,但喜欢喝红酒的都这么说。
7楼 李历 2015-01-28 13:28
苹果的Q1 太吓人了,净利润就180亿美金;知道iphone6和6+卖得很火,也没想到火成这样,一个季度ihone总销量7450万部,名符其实的Bigger than Bigger!学段大哥的思路想一下:三年后ihone6变成入门机、Apple Pay随处可刷、那会儿已经售出10几亿还是二十几亿ios设备……苹果用安全又好用的ios系统,把护城河挖得又深又宽(而且还将继续下去)!忘说城堡里今年即将多一个宝贝iwatch!
段永平 @李历 2015-01-28 14:58
没有太多意外的东西。知道什么会发生比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要容易得多。
8楼 急躁的圆周率 2015-01-29 11:46
关于苹果有个地方比较疑惑,请教段大哥和各位网友。iPhone6和phone6plus火爆程度和2012年iPhone4s推出时类似,而且销量也说明了。为何这次推出6毛利率不到40%,而iPhone4s推出的时候毛利率有45%左右。销量的结构应该是差不多的,都是以iPhone6为主,而且iPhone6没有降价,是成本高了?
段永平 @急躁的圆周率 2015-01-29 14:25
45%的毛利确实偏高。
9楼 shenhonggang123 2015-02-01 12:05
一旦选中自己的目标后,好像无所事事了,觉得没什么事做,心里觉得很无聊,请问阿段您是怎么解决这种问题的,谢谢。
段永平 @shenhonggang123 2015-02-02 02:53
你为什么会认为持有一个好公司是个问题?你要真觉得无聊,那就买几个烂公司吧,你会变得很忙的哈。
10楼 kyybb 2015-02-02 06:20
段总好;就商业模式来讲,fb 和 推特 来讲,两个公司是一样吗?谢谢段总
段永平 @kyybb 2015-02-02 14:34
一样不一样对你有任何意义不?
11楼 steper 2015-02-05 13:58
段总,苹果在国外的现金将来拿回国内还要交税,这部分是不是起码要打个九折?
段永平 @steper 2015-02-05 14:05
14-19%.
xlli777 @段永平 2015-02-10 04:15
不知道苹果是怎么处理汇率问题的,像澳元最近一路猛跌,现在澳洲买一部IP6的价格折合港元才4600(退税后),而刚出的时候折港元5800。美元持续走强,不知道苹果在海外提价策略怎么厘定。日本提过价,澳洲暂时没有。改价过于频繁估计对消费者有负面影响,改得不够快又跟不上节奏。 学长您旗下手机也是销往世界各地,您一般对于汇率波动做不做预测?把货币看作整个国家的股票是不是可行?
段永平 @xlli777 2015-02-11 04:52
苹果的情况我不清楚,大概应该是尽量用美金结算吧。我们这个问题小,因为出口比例小,大多都是美金结算。
12楼 心如止水 2015-02-10 07:17
段老师,在我们买入股票后,除了持续关注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关注公司管理以外,在财务指标方面,请问您关注哪些指标?在什么情况下您持有?在什么情况下您会卖出?谢谢
段永平 @心如止水 2015-02-11 04:56
好的投资是不用卖的那种。
13楼 小胡@Duanism 2015-02-11 13:08
Tim Cook: I use Apple Watch constantly in the gym to track my exercise. If I sit for too long, it will actually tap me on the wrist to remind me to get up and remove. Because a lot of doctors think sitting is the new cancer. So ten minutes before the hour, it will remind you to move. http://www.macrumors.com/2015/02/10/cook-goldman-sachs-conference-2015/
段永平 @小胡@Duanism 2015-02-11 13:23
Wow, it's cool!
14楼 科科 2015-02-11 21:38
段大哥:怎么理解巴菲特衡量一家公司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最近忽然对这个熟悉的问题有点困惑。您看这个指标吗?
段永平 @科科 2015-02-12 04:49
你确定你是突然困惑的吗?一般来说,拿着“核心指标”说事的人应该是一直困惑着的。你知道GM破产前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多少吗?
段永平 @段永平 2015-02-12 05:12
“净资产收益率”是个很好的指标,可以用来排除那些你不喜欢的公司,但不能作为“核心指标”去决定你是否要投的公司。这个指标如果好的话,你首先要看的是债务;如果没有债务问题则马上要看文化,看这种获利是否可以持续。最后还是要回到“ right business, right people, right price"。
15楼 快乐的投资生活 2015-02-14 11:10
段大哥,近来在看艾-里斯的书《聚焦》,很有收获,但有一个问题比较困惑,像GE这样的成功多元化公司是非常稀少的,多元化对管理的要求能力非常高,也很容易导致大公司病。我能理解苹果在比如手机领域产品是高度聚焦的(诺基亚很糟糕),但是如何理解苹果从手机,到平板,到手表,甚至有可能将来的电视和汽车领域,这样的“多元化”和其他公司的“多元化”有什么不同? 我初步的思考是不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区别导致结果大不一样?比如苹果一直以消费者为导向来多元化,而其他公司是为了规模或者增长追求来多元化导致结果大不一样? 望段大哥能解惑,谢谢!
段永平 @快乐的投资生活 2015-02-14 11:24
关于苹果的东西,你可以查Tim Cook 都说过啥。该说的他都说过了。你把所有的苹果发布会都看几遍大概就明白苹果是这么回事了。如果还看不明白,我相信也没有谁能让你明白。
段永平 @段永平 2015-02-14 14:55
补充一点,理解苹果确实不容易,我似乎从来就没让不明白的任何人明白过,所以也不可能在这里几句话说明白。我的建议就是把Tim Cook说过的东西都拿出来看一下,包括每一次发布会都认真看一下,哪怕不是为了投资苹果,至少也可以看到一家好公司应该是啥样子。如果看完这些还是看不明白的话,我确实也是没办法让人明白的。
李历 @段永平 2015-02-15 23:00
我理解的苹果就是一家高度聚焦的公司:用科技和艺术的结合为世界提供完美产品! 不管是ios系统、iPhone、iPad,还是未来的iWatch、iCar……,都在这一焦点指导下。 用了几年的苹果产品,说三点最深的体会: 1:安全、好用、实用、耐用 在ios足够安全,简洁的系统里,再也不用浪费时间去升级了(简直就是一个解脱);不用再担心父母使用困难(又一个解脱);把iWork、iLife统统存iCloud上,用任意同样流畅的终端调用。...... 2:爱不释手 一个好的设计既要简约又要有内涵,同时还要有质感,这或许就是艺术的部分吧(我也表达不完全);就是不管拿在手里,还是使用各种app,怎么用都不觉得腻。 3:性价比超高 其他衣、食、住、行,如果要达到苹果这样的高度和水准,基本上都贵得让一般人承受不起。 我使用过的产品不外乎或好用、或迷人、或不好还不迷人、也有好用又迷人同时非常贵的、……直到苹果的出现,它同时实现了好用又迷人还不贵。 IWacth推出会让我们重新使用手表,传统手表除了装饰和收藏外,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了;而汽车也已经到了可以实现颠覆性产品的时代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苹果会不会做汽车,特斯拉的问题虽然很多,但电动车的驾驶体验相对于传统汽车还是很震撼的,如果苹果找到了解决技术的人才,加之本身的设计能力,相信大概率能重塑这个行业)。 每次写苹果,都觉得生活美好,有盼头!
段永平 @李历 2015-02-16 06:45
你确实是明白的果粉。只有真正的果粉才能明白苹果产品的性价比多数情况下是比别人高很多的。
16楼 平常心V 2015-02-16 00:13
段总,怎样才能改变茅台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啊?
段永平 @平常心V 2015-02-16 07:00
多推一些便宜的非53度酒,包括茅台啤酒和红酒,甚至茅台米酒啥的,以及茅台矿泉水,茅台酒店,茅台手机,茅台空调, 加快推出的速度,五年出厂的规矩也不要了,假酒也不管,……。十年后, 茅台的地位就应该彻底不一样了。
偷笑 @段永平 2015-02-16 09:06
段总水平高,除了茅台手机,茅台空调,其它都会有的。茅台机场,茅台文化中心,茅台生态园区,茅台旅游园区也会有的。茅台留了很多钱,总要发展嘛,不然钱有什么用?管理层能力怎么体现?
段永平 @偷笑 2015-02-17 15:11
地方的东西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冠名的东西有时候也说得过去。最怕茅台扩展产品线,不过似乎目前还比较清醒,在减掉一些不太合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