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道路都可能通罗马,这里是一条"未必"最好但肯定能到的。

贫穷的思维


贫穷不可怕,贫穷的思维才最可怕
蓑依 蓑依 2014-09-14 11:01:46 有关成长的故事
文:@蓑依(http://weibo.com/suoyi8888)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刚开始认识她时,只是觉得她这个人性格真好,会照顾人、不发脾气,关键是沉得住气。深入交往之后,她告诉我,“其实,我性格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卑,生怕得罪什么人,所以,只能对所有人都好。”我问:“为什么自卑呢?你学习这么好?”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家很穷,上大学来的钱都是借的。吃不好、穿不好,尤其到了大学,看到那么多光鲜亮丽的人,觉得自己卑微极了。”也是,学校里几乎每个人都有笔记本电脑,大多数的人也已经有了智能手机,而她,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她联系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道听途说。这样的好处是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她做得也相当不错,每年都能得到国家奖学金。第一次听到她拿奖学金的消息,我比她还要高兴,我暗自思忖,她可以把这些钱拿来买一台普通的电脑,或者买一个智能手机,这样,她就可以上网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了。但结果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她什么都没买。
有一天,我问她:“你的奖学金怎么花的啊?”她一副惊讶的样子说:“怎么花?还账还来不及呢?除了学费以外,还有我爸妈过去借的钱都得还上。”想想也是,借钱的滋味不好受,先还上也是不错的方案。等到第二年,发了奖学金,她的生活依旧没有什么起色,闲不住的我,又问她钱怎么花了,她有些骄傲地说:“我哥哥结婚,买房子缺钱,我把一万多块钱给他了。”我气急败坏地说:“如果你哥哥没有你那一万块钱,是不是就买不起房子了?”她说:“当然可以买得起,只不过还得借别人的,我有钱,先给他就是了,又不用还。”到第三年再发奖学金时,我没有再问她。
大四那一年,她决定考研。学习这么优秀,而其他的技能都没有,好像也只有考研这一条途径了。考研需要买报考学校的真题,因为那个学校保密比较好,所以网上的试题不多且不全,通过一些辅导机构是可以买到的,只不过价格贵很多。她愁眉苦脸地对见到的每个人说:“怎么办,真题都找不到。”别人劝她说:“花二三百块钱买一套得了,多省事儿。”每次她都说:“太贵了,买不起呢。”于是,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去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七零八落地找全了资料。她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用一个月的时间省掉了二三百块钱!
考研结束,她的成绩在边缘上,只能等复试通知下来。按说,在这种时候,你得一刻不停地盯着电脑,刷新页面,看有没有最新的消息出现。可她没有电脑,很不方便,只能有空的时候就去学校的机房去看看。那一天,学校出了校内调剂的信息,但是下午两点出的,让四点之前就得把信息发过去,也就是说你必须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午睡后,我醒来时,在考研网站上看到了这个消息,当时已经三点半了,我给她打电话,她说她在自习室,没有看到。然后,我给她招生办的电话,让她直接先报上名,没想到的是,名额已满,就算分数再高,因为时间晚了,也不行了。她哭得昏天暗地,埋怨学校给的时间太短,却没有想过:在那个关键的节点,及时得到信息要比多学几个知识点重要得多。
幸运的是,因为分数高,她有好几个很好的学校可以调剂。她选择了北京的一个,然而面试时被刷了下来。我说,你再尝试几个吧,那么多好学校可以去呢,她的第一反应是:“去北京这一趟,花了五六百块钱,还失败了,白花了。再去别的学校,花了钱,再考不上,怎么办?”这是什么逻辑?在未来和金钱面前,她最先考虑的就是金钱,此时的她,似乎忘记了一年的挑灯夜战以及白白浪费的那么高的分数。当时我想,也许她可能读研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吧,放弃也未必是件坏事儿。
毕业之前,她一直在准备考她老家的教师。聊天时,我说:“当老师挺好的,可以解决家里的负担了”,一向稳重的她,突然说:“我可以一边上班,一边考研吗?”我很惊讶,“你既然那么想读研,为什么当时不选个学校?或者,你就留在学校半年,全身心地备考就得了。工作了,哪还有时间复习啊?”她依旧用钱来回答我,“在学校还要花钱,当上老师后就会有工资,可以养活着自己再考啊。”想想也是,如果没有钱,毕业之后真是挺不好意思再花家里的。
后来有一天,她的钱包被偷,我问:“你的银行卡在里面吗?”她说在。我随口又问:“里面有钱吗?”她说:“有,但小偷应该取不出来。”“为什么啊?”“里面的五千块钱,我存的是定期,不容易取出来。”然后,我就瞬间石化了。
如果五千块钱没有存定期,如果五千块钱可以花,那么就不用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去找资料了,用这一个月用来备考,可能分数就会多几分;就可以多去几个学校复试,说不定,能去个比第一志愿更好的学校;就可以不用跟家里要钱,在学校继续备考半年,全身心投入,一次成功了;当然,更可以买个哪怕几百块钱的智能手机,刷新一下网页,就不会错过调剂信息了。
我们老家评价这种人就是“穷怕了”。因为穷过,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先考虑钱的问题。殊不知,越是先考虑钱,越是丧失了赚更多钱的机会。
我身边还有一个比她贫困很多的好朋友,学习不如她,奖学金拿的也不如她拿得多。但是他把这些钱全用来投资自己了。那一年,他决定考北京电影学院,他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去北影上了很贵的辅导班,坐火车来往于学校和北京十几次,然后一次考中。现在,他写一篇影评的稿费至少一千多,一年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有剩余的钱补给家里了。很多人说向北影、中戏这种学校得是富家子弟才能上的,但是我这个穷得很彻底的好朋友,一点都不畏惧,硬是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
贫穷的人总爱谈论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可归根结底,那都是自己一次次选择的结果。如何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做出最大的成绩,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而不是只想着如何去丰富物质财富。一个再富有的人,如果没有阔大的格局,也会有衰败的一天。格局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我们人生会有怎样的走向。以少胜多,才是大本事。赚钱比省钱重要得多。
“金钱至上”固然是贫困思维的一种,但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贫困思维方式,那就是“仇富”。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个帖子。一个女生控诉宿舍里另一个富有的女生,列举的不满主要是:“大一时就用着苹果电脑和苹果手机,简直就是在炫富;男友开着车来接她,真是不要脸;去大商场购物后,把购物袋放在桌子上,就像是故意摆给我们看;花钱如流水,一件衣服的价钱都赶上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了……”整个帖子里对那个女生恶语相向,宣泄着各种仇富的心情,穷人看富人什么都不顺眼,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位正在上大学的姑娘,或许还不知道,毕业之后,她会遇到更多更富有的人,有时,他可能是你的邻居、是你的同事,甚至是之前不如你的同学,那日子还怎么过?
如果你的心态是错误的,那你眼中的一切肯定也好不了哪里去。倘若,我们换种心态呢,日子是不是会好过很多。比如,她用的是苹果电脑和手机,我们是否可以借此多了解一下乔布斯的成就,有哪些有趣的APP,它和其他的品牌有什么不同,宿舍有一个人使用不同牌子的手机,在我看来是好事儿,总比大家都清一色地用三星好;比如她买衣服都是名牌,我们女孩子是否也能借此来了解一下各种女装品牌,说不定将来我们去参加晚会时,就用得上那个牌子的晚礼服;再比如她每日都化精致的烟熏妆,我们也可以跟她学一下,出了大学之后,就不太有人愿意教你这些了。既然生活已经做了这样的安排,与其仇视,不如学习。人都有好的一面,能够在不同的人身上都能学习到对自己有营养的东西,这才是能力。
贫穷会很轻易地让一个人的眼光变得倾斜,但贫穷也很容易塑造一个人。关键是不要沉浸在贫困之中,用贫困的思维来思考一切。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唯一摆脱贫困的方法就是学习,从各种事情、不同的人身上学习,给养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
小广告时间:
蓑依新书《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全面上市。购买请戳
当当网:http://dou.bz/0ngNRZ
京东:http://dou.bz/2Tyvfn
亚马逊:http://dou.bz/1pIUOQ
也欢迎点“想读”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81846/

评论区 8 楼

1楼 Belief 2015-02-23 00:30
段总,您觉得苹果会出电动车吗?如果出来也许给汽车业带来巨大影响哦,好期待。
段永平 @Belief 2015-02-23 13:24
个人理解觉得苹果自己做车的可能性不大,可能一切都是为了car Play? 很难想象苹果电动车可以比别的车多卖20-30%的价钱同时还会有足够量的。iPhone贵30%的绝对金额并不多,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承受,但车的绝对价格要高很多。
2楼 大象无形 2015-02-25 09:06
请教段总个事儿,在业务规模不大的小公司里给核心员工分股权有没有实际意义?谢谢段总
段永平 @大象无形 2015-02-25 14:30
你是说Google的初期还是苹果的早期?
3楼 向往自由 2015-02-25 12:49
段总,您好!现在很多科技公司都在研发、推出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隐形眼镜等,看似到了一个科技快速改变人类生活的时代。请教一下段总,在可见的5年内,这些穿戴设备会逐步弱化智能手机的地位吗?
段永平 @向往自由 2015-02-25 14:34
“这些”指的是哪些?
4楼 snoopy10126 2015-02-27 10:04
段大哥,苹果跌的时候一直买,现在价值回归了,估值您认为现在算是合理了吗?以前400-500美金的时候,我是能看出便宜,现在近1000美金了,有点含糊了。
段永平 @snoopy10126 2015-02-27 13:28
现在其实也不算贵,只是没有以前便宜了。就我自己而言,拿着苹果的选择如下:1.继续持有,享受苹果的成长和成就。现在拿着苹果,在可预见的未来的复合回报应该还可以有8%或以上的(这里指的是企业获利)2,找到比苹果更好回报的投资。我目前还没有任何目标,主要是自己能搞懂的生意太少。3.卖了拿着现金吃利息?这个显然不是太靠谱。当然,有人会说现在卖了等回调再买回来,这么说的人如果有过苹果的话应该早就等得胡子都白了吧?
急躁的圆周率 @段永平 2015-02-27 17:28
在苹果身上赚到了投资以来最大的一笔钱,跟着段大哥博客学习快4年了,感谢段大哥。随着苹果上涨,也开始纠结起来,在苹果和茅台之间不知道如何选择,目前的价格自己更倾向于茅台。
心如止水 @段永平 2015-02-27 21:06
8%的确定收益,显然好于大多数的投资回报,好奇的是随着股价疯狂的上涨,收益降到多少以下,段老师会选择适时卖出?因为什么东西都有价吗。比如企业如此发展,5年后股票合理的价格能否是一个大概的高估点,模糊记得老巴在致股东的信中间接提过,段老师,你的标准是什么?
段永平 @急躁的圆周率 2015-02-28 07:16
苹果也是我自己投资上赚钱最多的公司(不算实业的情况下)。
段永平 @心如止水 2015-02-28 07:17
我不是刚刚说过了?三种选择而已。
5楼 洪七公 2015-02-27 22:32
初九给段总拜年。感谢分享。我是在《读者》2015年第四期上阅读到此篇文章的,还有一篇《中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也蛮有意思。
段永平 @洪七公 2015-02-28 05:36
我也是在读者上看到的。
6楼 xlli777 2015-02-28 09:16
给段总拜年,祝新年羊羊得亿? 贫穷思维是个重要课题,贫穷久了的人常常回避这个根本原因。不少人对金钱的态度扭曲,对挣钱不屑一顾,而花钱又痛如割肉,既是金钱的奴隶,又是金钱的仇人。贫穷者对子女教育往往遵循自欺欺人的金钱观,导致跨代贫穷。我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一代人深有体会,学校里的富二代除了特别不争气的,往往比穷人家孩子更善于挣钱,也更会做人,这和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关系。成绩优秀但出身清贫的同学们,往往看不起有钱同学的行事方式,也不认为自己有思维缺陷,反而编织出富二代们不如自己的假象怡然自得。“富不过三代”是穷人获取自我安慰的理论法宝,殊不知这并不是因为富人孩子比穷人孩子更难致富,毕竟从来没听说过“穷不过三代”的理论,穷是可以延续N代的.... 岔开话题请教学长一个经历,记得您以前为了体验做董事,进了fresh choice的board,而且买了20%以上的股票。在这么高的持股下,还是无法贯彻股东意图吗?我印象中您说对于管理层的战略您是反对的,作为大股东和董事,您没有办法控制战略局面吗?另外,对于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公司发展的决定性,您觉得有多大?一般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比如苹果的董事会构成,是不是您投资时会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段永平 @xlli777 2015-02-28 14:18
当年fresh choice虽然持股比例高但金额非常小,我实在是不愿意花任何精力,所以就任其发展了。如果真的花力气,理论上我可以再多花些钱把整个公司买下来的,但明知是坑就别再往下挖了。
段永平 @xlli777 2015-02-28 15:48
羊羊得亿不是谁都可以用的哈。
xlli777 @段永平 2015-03-02 20:25
“羊羊得亿”用在您这儿还真不太得体 纠正一下,祝学长身体健康吧。 柴静的纪录片我觉得重要意义在于引起大家对环保的重视,以及普及了12369这个热线电话。至于具体的环保关注点应该放在哪里,确实见仁见智,比如纪录片里提到了洗煤来减少空气污染,可是洗煤会导致水污染,这需要全面考虑。 纪录片里提到了杭州,这引起我很大共鸣。近两年回杭州回浙大,都觉得很痛心。空气太差,西湖上一层臭霾,钱江边看不见交通灯,走在路上让人心里很不痛快。10年前在学校上学的时候空气还挺好的,现在变成一个灰色的城市。
段永平 @xlli777 2015-03-03 00:20
杭州是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点意外!前几年回过几次杭州,确实感觉很不爽,到哪里都是灰蒙蒙的。
7楼 李历 2015-03-01 11:43
柴静自费的《穹顶之下》环保调查,强烈推荐所有人看!
段永平 @李历 2015-03-02 01:33
方舟子:暂无证明新生儿良性肿瘤和空气污染直接相关 2015年2月28日,柴静发布视频《穹顶之下》中提到了雾霾与肺癌等各种疾病的关系,为此,凤凰健康独家连线方舟子,就雾霾与人体健康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暂无证据表明新生儿良性肿瘤和空气污染有直接关系 凤凰健康:在柴静发布的视频中,提到自己女儿患有新生儿良性肿瘤,请问,新生儿良性肿瘤和空气污染有直接关系吗? 方舟子: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关系。如果有关系,空气污染重灾区新生儿良性肿瘤发病率会明显上升,但没有这个迹象。有人把柴静女儿得良性肿瘤归为她吸烟,这也没有证据。孕妇吸烟有很多危害,例如增加新生儿畸形、早产、死亡的风险,但无证据表明能增加良性肿瘤风险。 肺癌的最大危险因素是吸烟 凤凰健康:在视频中,很明显提到了雾霾和肺癌的关系,您怎么看? 方舟子:肺癌的最大危险因素是吸烟,占90%,空气污染是很次要的因素,占1%。肺癌发生是很缓慢的过程,要十几几十年时间,不是一有危险因素就马上得癌,所以不能把现在中国肺癌发病率上升归为空气污染,更可能的因素是改革开放以来烟民数量的增加。 美国肺癌发病率的变化,与平均每个美国人吸烟量的变化,存在二、三十年的迟滞。可以推知现在中国肺癌发病率的上升,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香烟消费量上升的恶果。 吸烟的危害比雾霾严重得多 凤凰健康:您认为吸烟的危害比雾霾大的原因是? 方舟子:吸烟的危害比雾霾严重得多,吸烟在吸入致癌物的同时也在吸入pm2.5。在北京住一个月不过相当于多吸了几根烟。烟民真的不用担心雾霾,当然这不妨碍你一边吸烟一边高风亮节地呼吁治理雾霾为我等非烟民谋福利。不过我更希望有央视辞职主持人能自费百万调查中国吸烟危害和控烟不力。
段永平 @李历 2015-03-02 01:46
方舟子一下子就把毛病指出来了。
心如止水 @段永平 2015-03-02 09:17
段老师厉害,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须经过严格的推理。不过听JT说过,适度的抽烟还有利于人类提高副交感神经,有利于提高人类的幸福感。肺癌的最大危险因素是吸烟,这个结论也许也不完全,可能是人类生活无节制有关,每天抽两支可能没问题,还有益,如果每天抽两包,一根接一根就是抽烟者自己控制能力的问题了。
段永平 @心如止水 2015-03-02 09:52
在书香云集里有本书《这书能让你戒烟》,免费的。你看看也许有帮助。
steper @段永平 2015-03-02 11:14
视频中提她女儿是说明拍视频的起因,调查之后并没有归因于雾霾,反而说吸烟和老龄化是肺癌的主因,和方舟子的说法是一样的。 视频主要讲:1,雾霾危害大且影响到每个人;2,大量烧劣质煤、油且没有加装过滤设备是主因;3,解决办法是管理和严格执法。这个调查找该领域的专家、去现场、对比国外情况等都做的很好。
段永平 @steper 2015-03-02 14:40
网页截图 离开公众视线一年后,前央视调查记者柴静带来了对中国雾霾情况的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关于这份自媒体时代的斥资百万的社会热点的调查报告,观众褒贬不一,赞美都相似,批评各不同。有网友称柴静呼吁环保,自己却开着排量极大的豪车,还有资深烟民的流言传出。关于这一评论,柴静发微博@柴静看见做出了回应。 博文称:小编很负责任地说:1.柴静不抽烟,要不就是戒烟三十多年了2. 请看视频41分19秒起,她说啦,家里基本不开车,先生上班骑自行车还经常被占道。抱歉,应该完整引用演讲内容“我们家有辆车,除了老人孩子,机场医院,基本不开”。
李历 @段永平 2015-03-02 15:23
肺癌的主因方舟子先生说得没错,而柴静用女儿生病作为关注雾霾为引子确实有点不严谨,节目里说了抽烟和老龄化是肺癌主因还是引起不小的误解;抛开节目里煽情部分,有两点内容在推动改善空气质量上是很有价值的: 1:特别是代价不大,收效大的:卡车合标、褐煤洗干净再烧、餐馆装过滤器、个人下载app对明显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举报、提供更高质量的油品……; 2:一个人的力量,在现在大部分人有移动终端的时代影响力巨大(这个视频就有上亿点击量);引发了大量的讨论,让更多掌握专业知识的人、理性的人参与进来,让大家接触到更多、更理性、更切实可行的信息和方法;(今天就看到好几篇有质量的文章) 至于立法、具体执法部门的管理、阻力、过程中不合理的事情……这些的讨论即复杂又困难,或许大量的理性探讨能一步步的解决而不跳入另些泥潭里?雾霾对健康的影响还处在众说纷纭,而现实pm2.5经常到300、500的情况下(我每月换空气净化器的滤芯脏得很糟糕),雾霾到了必须治理的时刻了,这个节目里提出的几个可执行部分是个了不起的开始。
大象无形 @心如止水 2015-03-02 17:25
控制烟量比戒烟更难吧。我之前就尝试过很多回,后来干脆彻底戒了完事
段永平 @李历 2015-03-02 23:54
柴静用女儿生病作为关注雾霾为引子确实有点不严谨,节目中还有些不太严谨的地方,但节目确实起到了让大家关注环境污染的目的。
段永平 @大象无形 2015-03-03 00:23
书上也是这么说的。
8楼 恰恰恰 2015-03-05 12:38
段大哥,您好!请教您一个私人问题,我们家儿子今年读初一,我们想送他去美国读高中,原因是我们感觉到国内应试教育问题确实比较大,高考竞争极为激烈,比我们高考的上世纪80、90年代更为激烈,在我们内陆省份江西南昌就更为严重,为了能考上一个比较好的大学,高中阶段学生基本就是不断补习做题,一月一大考,一周一小考,天天有测试,以提高考试成绩,这样的教育问题好大。我的了解美国私立高中教育小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比较能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但对孩子比较小就离开家庭,到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新环境去独立学习生活多少还是有些担心。我还没去过美国,对美国的教育并没有直接的感受,也打算最近带孩子去美国高中考察体验一下。您在美国生活了蛮久对两边的教育都会有了解,想听听您对高中留学美国的看法。谢谢!
段永平 @恰恰恰 2015-03-05 23:39
不太赞成高中送出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