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道路都可能通罗马,这里是一条"未必"最好但肯定能到的。

什么是对的事情


这是个很容易困惑人的问题。

我的理解是对的事情一般来讲是指原则性的东西,而且往往是用什么是不对的事情来表述的。

比如,骗人是不对的等等。

所以说,作对的事情在实际中往往就变成不对的事情不要做。

比如,不做自己不懂得东西等等。

所谓的“伟大的公司”里往往有一个“stop doing list“ 指的大概就是这个了。

有兴趣可以看看两本书:《优秀到卓越》和《基业长青》(《Good to Great》 and 《Built to Last》。

评论区 19 楼

1楼 回复 2010-03-16 03:41
世上本无对错.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类的问题一样.
段永平 @回复 2010-03-16 05:22
2010-03-16 05:22  段永平 回复 johnson
2楼 阿斗 2010-03-16 03:45
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我感觉这是一个层面问题,大道至简,很多道理太简单了以至于很多人觉得说与不说,都没什么用。 实际上,对道理的内涵理解跟每个人的背景有很大关系。 只有到了自身状态跟道理能够对接起来时,道理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比如巴非特说的“不要亏钱”,很多人觉得说了等于没说,而有的人深以为然。
段永平 @阿斗 2010-03-16 05:25
呵呵,上帝只助自助之人。只要有人明白就行。
段永平 @段永平 2010-03-16 22:53
可惜很多人想靠上帝啊!
段永平 @阿斗 2010-03-17 02:08
想起一个不知道那里看到的东东: 一天,有个人去观音庙里拜菩萨。 当他进到庙里时发现已经有个人在那儿拜了。 他突然发现那人就是观音菩萨,于是惶恐地问道:我们都拜观音,怎么您也......? 观音答道:求人不如求己啊。
3楼 cunrenatca 2010-03-16 03:49
《Good to Great》这本书当初火箭队教练范甘迪还让姚明读来的呵呵您还说您不怎么看书,我怎么觉得您还挺爱看书的。
段永平 @cunrenatca 2010-03-16 05:22
我这十年来基本看完的书好像就这两本。其他顶多也就翻翻。
4楼 静听花开 2010-03-16 09:35
段总想问您个问题啊,巴菲特说过不要借钱买股票,可您曾经说过如果已经满仓的股票继续大跌,您就会再去借些钱再买入,您是不是跟巴菲特的做法不一样了呢?
段永平 @静听花开 2010-03-16 11:04
我有这么说过 我一直的观点都是满仓的情况下就和我无关了。 借钱是危险的,没人知道市场到底有多疯狂(向下或向上)。
nextcpa @段永平 2010-03-16 12:08
在某次访谈中,你那时候说网易还掉的话,你就会再借点钱或融资去买,可惜他没有再掉下来了。呵呵
静听花开 @段永平 2010-03-16 14:23
嗯,说明你的水平有提高了。更加成熟了
段永平 @nextcpa 2010-03-17 01:03
呵呵,好像是说过一次类似的话。当时心里想的借钱大概是有抵押的借钱吧。 巴菲特说的不借钱主要指的的不用融券的方式借钱,否则市场一大掉就麻烦了。 如果有人不太明白,那记住不借钱就对了。
大地 @段永平 2010-03-17 01:19
巴大师说,不借钱投资股票,实是对我们好的提醒,股市风险太大,难以把握, 要是能如巴大师和您那样,买一个股票,就是收购其公司一样,有那样的了解和把握,  能驾驭得了的,借钱投资也未尚不可,如同自己办企业,资金不够借钱做一样,   但有几个人能象巴大师和您这样能驾驭呢?   一直主张,将多余的钱来投资,不借钱投资,是控制风险,   段老师,这样理解,是不是如何?
段永平 @大地 2010-03-17 02:19
我记得巴菲特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如果你不了解投资的话,你不应该借钱。如果你了解投资的话,你不需要借钱。反正你早晚都会有钱的。
nextcpa @段永平 2010-03-17 23:52
巴菲特说过“人生只需富一次”。我觉得,对于人来说,如您所说的一样,记住不借钱就对了;但如果是对于公司来说,应该可以借适当的钱。
段永平 @nextcpa 2010-03-18 02:00
是的,rich once的说法非常经典。 我们公司也不太借钱的。
静听花开 @段永平 2010-03-20 12:26
噢 明白了,段总意思是那种向券商融资的借钱,如果股价大幅下跌,就可能会被券商强行平仓,然后到身无分文的穷光蛋的那一种,如果是有抵押的跟朋友或是银行之间的借钱还是可以的,是这意思吧
静听花开 @段永平 2010-03-20 12:28
了解投资的借钱不是可以赚得更多!
段永平 @静听花开 2010-03-21 13:46
你说得对。 其实巴菲特的原话:“Don't use margin!”的意思就是不要用融券,我简化成不借钱了。
5楼 回复 2010-03-16 09:44
段总你好!你有宗教信仰吗?还喜欢哲学书吗?那一个人对你思想影物最大呢?谢谢!
老石 @回复 2010-03-16 10:50
前面这个问题段总可能很难回答,后面的问题精确的问法是:段总在成长过程中,谁或者哪些书的影响比较大?近几年,好像巴菲特(书与人)是众所周知的,不知道还有哪些;我估计人的影响可能大过书,不知道深刻影响段总的人与书是哪些?
段永平 @回复 2010-03-16 11:15
我对宗教的观点和巴菲特挺像的。 我喜欢过哲学书吗?好像还是第一次听说哦,呵呵。 真不知道谁对我思想的影响最大。我看书都老记不住作者的,对思想的影响就更不知道了。大概思想的改变都是渐变的原因吧?而且影响过我的人有很多,怎么能知道谁最大呢?
段永平 @老石 2010-03-16 11:25
我觉得《Good to Great》和《Built to Last》确实是经营企业者该读的书,我第一次看这两本书的时候有很兴奋的感觉,很多年的体会和心得都被人写出来了。 我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的人和事对我都有影响啊。 呵呵,怎么有种要被盖棺定论的感觉呢?我还可以成长的吧?
果子 @段永平 2010-03-16 13:28
呵呵,可以讲讲里面的一些经典故事, 已经拿好板凳听哩!
老石 @段永平 2010-03-16 13:32
这么快回复了,谢谢了!我正在网上搜索下载这两本书的电子版。不是你说,我还真不知道这两本书有这么好。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这也是机遇啊。不过,那谁说“其实很简单,你照着巴菲特和段总说的去做,不就是对的事了”,往往未必能凑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自己不能,别人更不能;刻舟求剑式地仿照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是行不通的。需要把握精髓,掌握方向,然后找到自己通向罗马的大道,这样才不至于纠缠于小节而失大体。
大地 @段永平 2010-03-16 15:51
目前学到段老师的一句话对我有质的改变, 段老师的:知道错,马上就改。 我用到自己的生活方面起作用了! 特别是自己往往很多错的习惯,说话, 以前明知过是不对,但没有力量来改,   现在有段老师的体验智慧的总结,再一次给了我力量,   受益!
大地 @段永平 2010-03-16 16:03
老师谈到这二本书, 《优秀到卓越》和《基业长青》,   我去书店看看,找来学习一下。
老石 @冠希大哥 2010-03-16 20:15
对,你说的没错。其实,我早说过,可以成立一个“段学研究会”,其文化意义和经济价值可能都会超过曾经和当下风靡的什么“红学会”“白学会”“金学会”“银学会”。 这段时间,段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大脑激荡”,可谓渐入佳境。大家抓紧时间,莫失良机。再有耐心的人,兴趣也会转移。
大地 @老石 2010-03-16 21:05
我也赞成! 要是成立一个段永平学习培训班,或研学会,那多好!
老石 @高山流水 2010-03-16 23:43
说的极是!
段永平 @果子 2010-03-17 01:24
呵呵,你想听故事啊。 也许,如果有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然后我就明白了啥的故事会更容易说明些什么。但我好像确实想不起来这样的故事。 很多理解都是通过很长的实践,通过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而慢慢得出来的,而且往往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真的没啥故事好讲的。 可能真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是个进化的结果。
段永平 @老石 2010-03-17 01:39
我自己没有任何理论体系,不会也不应该有个“学会”啊。不过,没有“学会”可能大家会更容易学会。 我不喜欢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东西。 呵呵,你说的对,人的兴趣是有可能转移的。
段永平 @大地 2010-03-17 01:40
其实,我能讲的巴菲特都讲了。
6楼 snoopy10126 2010-03-16 10:41
段大哥的博客旅游照片是夫人给拍的吧?哪里可以看到她拍的作品呢。
段永平 @snoopy10126 2010-03-16 11:29
呵呵, she doesn't like to be talked.
段永平 @段永平 2010-03-16 11:59
low profile
7楼 回复 2010-03-16 11:55
段总,前段时间我把我的中国平安换成了万科A,中国平安获利一倍这样,换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平安的估值不低而且它的口碑不好,保险业不是很懂,万科当时受到政策的影响出现一次调整,估值相对来说合理吧,相对来说地产还是容易理解一些,你认为这样换合适吗?
段永平 @回复 2010-03-16 12:07
没看过平安,所以不知道。 不过你说的好像有道理。
8楼 循序渐进 2010-03-16 12:27
请问段老师:一个企业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怎么才算是低估了呢?我们小资金应该如何买入呢?谢谢!     (因为想和你交流,特意开通了网易博客)
段永平 @循序渐进 2010-03-17 01:14
呵呵,这个问题其实很大,不太好回答。 严格来讲,巴菲特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但他也不是用一两句话说的,我就更没办法用一两句话说了。 个人观点认为“小资金”可能还是买ETF(指数)比较好。美股有一些ETF还不错,不知道中国A股有没有。
9楼 果子 2010-03-16 14:19
很巧,今天上午还特意把一堆书分给我同事看:其中就有《优秀到卓越》和《基业长青》 2本。   段老师,问一个可能别人问过的问题: 公司上市是否是对的事情?从什么角度评价公司上市是对的事情,什么又是不对的事情? 看基业长青的里面提到的企业好像都是上市公司。那步步高的董事是如何看待上市的?
段永平 @果子 2010-03-17 01:33
书里提到的都是上市公司的原因可能是非上市公司无法获取数据吧?另外,这两本书里最大的缺陷(我的观点)其实就是用市值而不是股东真实回报去评价企业。 公司是否上市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的问题。不是每个公司上市都好,但确实有些公司需要上市才能继续下去。 我们公司好像没有3-5年内上市的计划,但不排除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只要是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有帮助,上市也是可以考虑的。
10楼 高山流水 2010-03-16 21:24
段总,您好! 我用心看了几本巴菲特的书,其中对一个观点特别认同: 一生只有12个投资机会,你就会用心用好每一次机会。 大致是这个意思,记不清原话了。意思是精心做好每一次投资,不要频繁换手。你就会珍惜每一次投资机会,认真分析后才下手,最重要的是换手越少,失误会大大减少。投资次数不在多,而在精、准。 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段永平 @高山流水 2010-03-17 01:45
正是如此。 好多年前他就这么讲来着,好像能听进去的人很少。 每一次机会来的时候都有一堆人说巴菲特过时了,然后过一段时间另一堆又出来说还是巴老对呀。呵呵,好多次了,包括这次危机。
11楼 冠希大哥 2010-03-16 22:44
段大哥:可否这样理解:您的意思是否在讲,做对的事情是指战略或是大方向不能搞错, 把事情做对了是指在执行战略时要把细节的东西操作好?
段永平 @冠希大哥 2010-03-17 02:02
对的事情还包括原则。用战略的说法也可以接受,但有点不够。 我们的文化里有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重利益轻原则。什么事只要有钱赚就行了。如果整个文化能明白有些钱是不能赚的时候,整个社会将会有很大的进步。可能需要100年以上,希望不要用一万年。
12楼 itsyeah 2010-03-17 00:33
段前辈好,冒昧的问您个信息:就是OPPO最近出了一款电纸书,在HI-PDA上我看到了测试,想问问如果想做这款书的经销商或者代理能做么?需要联络哪里哦?
段永平 @itsyeah 2010-03-17 02:15
哦,是在测试啊。我还没来得及问呢。 我估计不会因为这个产品找新代理的吧?
itsyeah @段永平 2010-03-17 07:37
我在HI坛上是铁杆的电子发烧友,我问的意思可能没太明白,就是不做代理的话,做经销商能做么?
itsyeah @xlli777 2010-03-17 07:47
兄弟,我现在本身就用kindle,看来你一定不是电子发烧友啊,kindel 在国内能用网络的。除非你的不是国际版吧?AT&T是和联通签约漫游,我的这个在线购书和上WIKI都可以
段永平 @itsyeah 2010-03-17 08:20
呵呵,不好意思,答错了。 我其实不是很确定你说的经销商指的是什么。如果你指的是零售商的话,就需要和我们各地的经销商联系。
高山流水 @段永平 2010-03-17 22:44
BBK和OPPO同时在做手机,不知段总如何定位两个品牌,如何平衡两个管理层、销售渠道、客户之间的竞争关系?
段永平 @高山流水 2010-03-18 02:07
呵呵,我就算是个顾问,怎么会要我去定位呢? 这是两家不同的公司,各有各的定位。 关键文化有相同的地方。 市场上有那么多品牌,多一家竞争也没啥啊。
13楼 大地 2010-03-17 01:11
开心,今晚打开电脑,打开段老师的博客,终于可以看到评论了. 在段老师的不顾自己休息,及时回复,可在其中得到智慧的熏习,   感恩!
段永平 @大地 2010-03-17 02:16
呵呵,我现在是上午
14楼 cunrenatca 2010-03-17 14:37
您一直在谈一个敢为天下后的问题,我想问问您在投资时如何看待apple这种靠零售产品有很多现金,有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又喜欢抢先的企业。他们的价格低于价值的几率近期可能很小。当初投网易的时候您肯定看懂了网易的模式未来会赚钱的,但投资apple这样的企业您会如何看待他们的产品怎么分析它的成长性和盈利潜力呢?
段永平 @cunrenatca 2010-03-18 02:32
呵呵,Apple也算是敢为天下后的典范了。 其实我说的“敢为天下后”就是这个意思! 没有创新的天下后肯定死定了。 不过我没有Apple,这是我错失的大机会之一。
15楼 steve 2010-03-17 16:49
段老师,我也是价值投资长期拥护 执行者     我有个问题 我觉得您的价值投资和巴老的有点不同,他喜欢几乎控股一个好的企业,然后去参与管理 影响这个企业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发展,您除了网易大概都是占有一小部分股份,更谈不上 影响这个企业,不知您是怎么看得。
段永平 @steve 2010-03-18 02:23
那是因为他时间长而且后期盘子大,所以有这种机会。 理论上我并不喜欢去影响企业。如果我不喜欢我就不应该进去,进去了也能离场。当然,有时有缘可以一起讨论一下也无妨。
段永平 @段永平 2010-03-18 18:16
段总似乎也曾想过通过进入董事会而对企业运营产生影响?媒体报道过某个餐饮企业,不知道正确否?
段永平 @steve 2010-03-19 00:28
呵呵,当时就是想了解一下在美国上市公司当董事是怎么回事。不过由于语言不过关,没啥用。
16楼 高山流水 2010-03-17 22:33
网易丁磊:活一千年的“不”哲学 http://www.ceconline.com/leadership/ma/8800053023/01/   反复看了几遍,真正的企业家,更看到段总思想的影子,喜欢这样的企业家,拥有这样的企业的股票也是最放心的。 基业长青,成就百年老店。
段永平 @高山流水 2010-03-18 02:09
丁磊是个很有悟性的人。
17楼 andyfang2005@126 2010-03-23 23:10
一直想问个问题,对市场调查的看法? 我一直不相信市调公司的数据,他们为钱做的数据在我看来一定会有偏差。 更相信自己的直觉   国内应该都有这个毛病吧?我不知道是对是错。。。。
段永平 @andyfang2005@126 2010-03-24 01:51
市调公司应该是中立的,是否有偏差取决于水平。 你如果把问卷完全交给市调公司设计的话,得出的结论容易出偏差。 我的观点是,市调结果是用来验证你的直觉的。如果你的直觉已经很清晰,其实用不着市调。但当你觉得没把握时,市调有时能帮很大忙。
18楼 aleeaini 2010-03-25 23:16
这个问题比较值得探索 比如造型设计,他可能做到是无过错设计,是否是对的事情呢? 另一个含义是:要知道对,不容易!老子可能也许没有明白自己是否做对了,孔子更是。 再比如中国的企业,按照段博士的标准,几乎没有多少是做对的事情。 山寨手机应该算不对的事情吧。 仿造应该不对吧 所以,做对的事情,是一个哲学问题!我再领悟下大师的含义。 再例如,如果段博士不去美国投资,而在国内做实业,这也是对的事情,可以创造出更伟大的类似苹果样,让人崇拜的品牌和文化,目前oppo的网友远没有苹果那样认可
段永平 @aleeaini 2010-03-26 01:20
呵呵,就像批评我为什么没有巴菲特赚钱多的感觉
19楼 柏桐 2010-03-26 10:38
你做企业很成功,产品的名称很响亮,除了你的实力外,是不是也有运气的成分在内?我很赞同你的做人、办企业要本分的思维。
段永平 @柏桐 2010-03-26 10:58
就每一件事情而言,当然有运气。所有的事加在一起不是靠运气。